曾有韶华易逝去,成医师生递爱来
致敬!巴中遗体捐赠第一人-王桂兰女士捐献遗体为科学研究
“我与病魔斗争这两年里痛苦环绕,夜不能寐,在我离开后把遗体捐赠出去搞科研吧,希望能让其他患平滑肌肉瘤的病人免于痛苦。”4月7日,与病魔斗争了2年的巴城市民王桂兰自感时日不多,自愿签订了成都医学院遗体捐赠登记表和眼角膜捐赠申请书。5月8日21时29分,她面带微笑的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5月10日,她的遗体和眼角膜在告别会后被成都医学院和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生带走,她成为巴中市首位遗体捐赠者。
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
5月10日上午9点,巴中殡仪馆菊花环绕,哀乐低回,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正在举行,除了亲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院工作人员外,还有上百名群众自发赶来祭奠,向王桂兰女士遗体告别。
“尊敬的王桂兰女士志愿在百年之后将遗体捐赠给祖国医学教育科研事业,对于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谨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赞赏。”在告别仪式现场,成都医学院工作人员李磊致辞表: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像王桂兰这样的遗体捐赠者的奉献行动,才让祖国的医学教育科研事业得以推动和发展,从而为最终解除人类自身的疾患与病魔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致辞后,现场所有人鞠躬,默哀,共同追思王桂兰女士。随后,来自成都医学院的工作人员与王桂兰家人就遗体捐赠进行了最后确认,确认无误后,丈夫洪升建毫不犹豫在遗体捐赠表上签下名字,按下了手印。最终由亲属含泪将她的遗体缓缓推上了成都医学院的接送车。
“白发人送黑发人,我痛心啊。”在女儿遗体被送走那一刻,70岁的父亲王仲先抑制不住悲伤,不停地捶胸顿足。
“我是从网上知道王女士的事迹,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巴中市民王伟告诉记者,他这一次专程前来参加王桂兰的追悼会,就是想亲自最后送她一程,希望她一路走好。不只是我,听到这个消息后亲属们都震惊了。”洪升建告诉记者,知道妻子的想法后,自己沉默了,而老人们对此也是坚决不同意,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人去世后,讲究入土为安。
洪升建介绍,妻子对自己所患的癌症非常了解,这种病很难检测、很难治疗、很容易复发。而妻子表示在寻医治病的一年多时间里,受尽了痛苦,也见到了太多和自己一样同病相怜的病友,所以她很希望自己的眼睛能够带给其他人光明,自己的遗体能够对攻克平滑肌肉瘤起到作用。
洪升建告诉记者,在妻子的坚持和劝慰下,自己和家人妥协了。在他看来,妻子的所作所为不只是向社会献出一份爱心,也是带给别的家庭希望,更是妻子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王桂兰的父亲王仲先也认为,既然女儿有这么伟大无私的想法,作为父母应该支持,就算泪水长流,也要满足女儿最后的愿望。就这样,4月7日,在巴中市红十字会的协助下,洪升建联系上了成都医学院和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并且填写了眼角膜捐赠申请书和遗体捐赠登记表。
手捧妻子的遗体捐赠证书,洪升建强忍着眼泪。他说,这既然是妻子的心愿,自己应该尊重,希望妻子一路走好,他会把家人照顾好。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人体捐赠,有更多的人士加入到捐赠器官、造血干细胞、眼角膜、遗体的志愿者行列中,奉献他们的爱心,带给他人未来,温暖社会。
“王桂兰女士是巴中市实现遗体捐赠的第一人。”巴中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可告诉记者,王女士的遗体将送往成都医学院进行医学研究,而她的这种大爱精神值得弘扬,也希望有更多具有大爱精神的人践行这种行为。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王女士这样拥有大爱精神的人,才让我们的医学事业得到推动和发展。”据成都医学院工作人员介绍,遗体捐赠主要用于医学事业,如用于局部解剖学,让更多的学生以及临床深造的医生提升医学技能,同时,对攻克王桂兰所患的恶性平滑肌肉瘤等医学难题也有相当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