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宣传部 作者:刘婧、周靖静 编审:姚翠凤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2日 点击:[163]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被医学界尊称为“无语良师”。4月2日,成都医学院举行“春之生·生命礼赞”清明节致敬活动,学校师生代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德阳市红十字会、新都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齐聚成都医学院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缅怀致敬为医学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无语良师”。
在悠扬婉转的小提琴声中,师生们手持白菊,在“馨香园”无语良师纪念碑前整齐肃立。
“没有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没有遗体捐献志愿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医学教育将面临基础性难题,正是你们克服世俗观念和失去亲人的伤痛,理解和支持遗体捐献对医学事业的发展,才让这一福荫广大医学生的崇高事业能够完成。”成都医学院副校长王计生代表全校师生向“无语良师”及捐献志愿者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他希望同学们铭记医学生的庄严誓词,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神圣使命,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希望老师们牢记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积极修为担好铸魂育人重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生。
活动中,大家在“生命之树”上挂起代表希望与祝福的千纸鹤,向无私奉献的“无语良师”表达深切的哀思和敬意。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胡嵘同学讲述了捐献志愿者、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伉俪周仲璧和郭履容的感人事迹;2023级护理学专业李凤仪同学分享了捐献志愿者、成医学子刘雨檀的生命故事……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成都医学院这群“特殊老师”的面貌逐渐生动了起来,他们中有100多岁的老人、有20余岁的青年,也有出生4天的婴儿,有农民、公务员、医生、教授,还有成医学子。同学们被“无语良师”无私与博爱的精神所感动,他们既平凡又伟大的一生触发了同学们内心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医学使命与责任担当的思考。
“生命虽逝精神在,大义之举照前程。奉献身躯为医学,恩情铭记在心间……”同学们带来诗朗诵《大爱无言,感恩良师》,将对“无语良师”的崇敬之情,化作一颗颗炽热的悬壶济世之心。
同学们举起右手,紧握双拳,重温医学生誓言;向“无语良师”献花致敬,书写感恩寄语……表达对“无语良师”的感谢之情的同时,也将“大爱传递,守护生命”的种子播撒心间。一句句誓言,指引着医学生们践行忠于人民、恪守医德的医者职责;一句句感谢,激励着成医学子传承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活动最后,学校师生和遗体捐献者家属一同参观了“感念堂”、人体生命科学馆和医学解剖画展。
参观“感念堂”的过程中,李凤仪同学一直默默的陪伴着遗体捐献志愿者唐传申的遗孀,这位乘坐轮椅的遗体捐献者家属几度落泪,她紧紧握着李凤仪的手说道,“你们学医的好,将来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遗体捐献者家属的信任与肯定让李凤仪同学备受触动与鼓舞,她表示,会将“无语良师”的这份大爱传承下去,努力成为一名心怀仁爱之心的医护工作者,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胡嵘同学表示:“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参加这个活动让我深受触动与鼓舞。‘无语良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我将不断前行,刻苦钻研,力争在今后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每年清明前夕,成都医学院都会举行致敬“无语良师”活动。学校将活动作为传递捐献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培育医学生“仁爱”之心、奠基医学生美好医德的医学人文教育思政大课。为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成都医学院建立了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于一体的“馨香园、感念堂、人体生命馆”,2015年,被教育部正式授予“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称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也将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大爱和无私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每学期第一次解剖课,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向“无语老师”默哀致敬,宣讲“无语老师”生前事迹、生前遗言等,引导学生体悟感恩、奉献和责任;解剖教学中,教导学生“把遗体当作病人、把解剖当作手术”,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用心锤炼医学技能,施行仁术,造福人民。
据悉,成都医学院作为四川省红十字会授权的遗体捐献接收单位之一,2010年开始接收自愿捐献的遗体,在四川省红十字会的领导和各级地市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遗体捐献的数量增长较快,截止目前,已接收了900余位捐献志愿者的遗体,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支持。
(文/刘婧、周靖静 图/姚翠凤、税鑫怡、周于堞)